自從參選消息公布以來,大家對我有許許多多的支持、鼓勵與打抱不平的聲音,謝謝大家,我都看到了,聽見了, 感激在心。
擔任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的總經理,是我生命一段重要的經歷。在我任內,著手推動了質譜儀檢測制度、提升市場基層人員的權益、推動農產品外銷,並且提出新的第一果菜市場改建方案,奠定未來北農運作的基礎。
農產運銷工作,是不間歇的馬拉松接力賽,我有幸跑上其中一棒,並在有限的任期內,盡量推動改革,我至今仍深深感念,感謝所有同仁、相關單位、董監事及市場朋友們的支持。
與這些重要的工作相比,當年喧囂一時的各種謊言、誤解與攻擊,終究會煙消雲散。重點是當時的努力與堅持,有獲得實質的進展,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今天,我想來講一件同樣亟待關注、亟待推動改革的農村事。
在我被正式徵召前,我就已經接到陳情,關於彰化縣政府打算在暑假過後,就將大城鄉的潭墘國小,予以廢校。
這已是大城鄉三年多來廢掉的第三所小學。若真的廢了,濁水溪畔,偌大的大城鄉將只剩下三所國小。
收到陳情後,我便前往潭墘村了解情況。潭墘村一如我熟悉的農村一樣,鄉親踩在土地上勤奮、骨力地種作、營生,而潭墘國小則是這裡唯一的小學與文教設施。
村民跟家長們跟我訴說他們的疑惑與生氣,不理解為何王惠美縣長急著把潭墘國小廢校?
一位村子裡的長輩告訴我:「 #人才如果沒故鄉,#故鄉就會沒人才」,他們擔心孩子們的受教權利受到影響,也憂慮村裡沒了小學,下一代會失去對故鄉的認同。
對此,我深有所感。在參選的記者會上,我告訴大家,我是從圳寮國小、溪陽國中畢業的。在自己故鄉的土地上接受教育,與家人、兄弟姊妹、鄰居共同成長,奠定了我們對鄉土的熱愛與情感,也是我們生命的根。
從潭漧村回來後,我閱讀各種資料,根據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的統計,全台灣目前已經有兩成的國小,學生總數不到50人,學生總數少於29人的國小達193所。台灣家長教育聯盟主張,若只以學生人數當作廢校標準,那全國短期內會發生國小廢校大海嘯。
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全台灣的朋友都一起來深思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在全國層次被慎重面對、解決的問題。
面臨少子化的衝擊,農鄉小學作為地方活力的核心泉源,應儘量減少「#無校鄉村」的情形發生,這也與鼓勵地方創生的國家政策相符合。
我認為除了要重新檢視修正,國小國中合併停辦準則,中央及地方也應該更積極投入資源,協助農鄉小校,給予相關的轉型及升級配套。
重點是,不要放棄,不能輕易的放棄。政府要作最大努力,盡力不落下任何一人。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留在故鄉成長、學習的機會。
原文出處 吳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