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講一次炒飯並非中國優先出現的,而是印度先出來的,也許是趨同演化的結果,但是中國出現這玩意,真的落後很多時間。
印度文明並不比中原文化晚,兩河蘇美文明根本更早進入印度河谷,而當地盛產米穀,雖然和中原區域後來米糧不同,但是炎熱豐水區會有米糧多到可以炒飯也是可以理解。
甚至製鐵冶煉,印度都長期高於中原甚多甚久,類似中華鍋的鐵鍋也很普及,操作炒飯的鐵勺,和中原也是很像。
而印度文明並沒有任何中華文化染過去的樣態,反而中原引進很多印度文化,比如佛教、數字、干支紀年等等。
佛祖的時間,大約和孔子相當,當時印度已經以米糧為主食,說是稻米文明也是剛好,同一時間的春秋戰國時期以前,中原飲食是粟米文明,也就是像小米之類粟黍藜麥等等,並非所謂更南方的越泰之類的米食國。
加上中原降雨量根本無法有效支撐稻米耕種、只能以旱地農作為主,這才符合粟米文明的社會樣態,缺乏大量稻米怎能發展出炒飯這種平民食物呢?
種稻需要較南方,對水需求量遠高於旱作,那都是不利於中原產製這類餐點的。
而同樣是三四千年,印度早就廣泛的食米,中原可能只有楚吳越地才有可能,況且這些屬於南蠻諸侯國,大周國協和他們之間是敵對關係,不太可能提供米糧的交易的。
及至兩千年前,約耶穌同期,始皇帝統一六國,北方中原才開始接觸理解南方米食文化區,等於至少落後印度食用米糧一兩千年之久。
對啦,泰國乃至越南,這些東南亞半島上,和印度文化傳播結合,可是比中原漢傳更深更久,是東南亞文化真正的主流。宗教到米糧,印度色彩成分早已遠高於中原呢⋯⋯
辛香料也是,中原有很多很好的香料產出,但是比起印度,那可差遠了,那可不是弟弟,而是孫子了,層次、產量、效能、安全,基本上說碾壓中國,一點都不意外。
中國人在辛香料的發展遠遠不是印度的對手,就不要偷換概念自以為是了⋯⋯
中國厲害的是科技與狠活,這可狠了。
原文出處 駱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