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陳偉團 : 回馬來西亞一定看不到的《五月雪》

《五月雪》是我上個月在台灣列為必看的電影。原因很簡單,因為回馬來西亞一定看不到。這部電影一定無法在馬來西亞上映。

直接說結論的話,我不喜歡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讓我感覺到侯孝賢和阿比查邦的影子。

這麼說起來,應該是一部很厲害的電影對吧?

的確,有很多地方導演天馬行空的處理都很厲害,讓人眼前一亮。但,我還是不喜歡這部電影。

何謂電影?有一個說法是,一部電影的完成必須符合三個條件。故事(劇本)、拍攝(製作)、放映(觀看)。

所以說,寫好了劇本,拍攝製作完成了之後,還不能被稱為電影。它必須完成了放映,有觀眾觀看了之後,才能算是電影。以這點來說,“觀眾”之於電影是不可或缺的。(當年聽課聽到這裡的時候班上有人小小聲說,拍好了沒有放映給觀眾看的叫home video🤣)

終於進入主題,那《五月雪》的觀眾應該是誰?

馬來西亞人?台灣人?還是其他華語觀眾?

《五月雪》在講著馬來西亞一個不能討論的禁忌話題,也是兩代人的歷史傷痛。

導演在敘事上,加入了許多戲劇和文學的元素。其中我只知道元雜劇《竇兒冤》的六月飛霜(也是五月雪片名的由來)和《馬來紀年》中國皇帝喝下蘇丹洗腳水治怪病的記載。

而馬來文學《吉打紀年》翻拍成電影《狼牙王國》,則是在看完《五月雪》之後查找資料才瞭解到的。(這裡不展開竇兒冤、馬來紀年和狼牙王國的內容,大家可以自己google看看,很有趣👍)

這三段“plug in”在電影中的佔比不低,艱澀難懂之餘,又跟劇情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我只看到導演似乎存粹在享受創作,而沒有考慮過觀眾。

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要討論這個歷史事件,要直面這個事件中受牽連之人的傷痛,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人物個性、關係和情感。

蘇丹騎著大象出現,然後讓明朝皇帝喝下洗腳水這麼奇幻場面雖然震撼,但我完全感受不到歷史傷痛。

瞭解或聽過馬來紀年、狼牙王國的馬來西亞人,應該都很難看懂《五月雪》。那只知道竇兒冤的非大馬人,就更看不懂了吧?😓

有一句常聽到的話:“我看不懂,太藝術了。”

似乎“能不能讓人看不懂”,決定了藝術層次的高低。

這可能是我不喜歡這部電影最大的原因。(能看懂就不是藝術?能看懂就不夠高級?)

這裡聲明一下,我覺得《五月雪》的藝術層次很高。我只是覺得如果這是一個歷史事件,且有活生生的人物原型,卻以如此奇幻絢麗的手法來呈現,只會讓人與歷史、真相的隔閡更大。

(以上淺見,其實更多是個人感受,希望沒有冒犯到任何人。歡迎多多交流。)

原文出處 陳偉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