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FOOD

方儉 :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我今天傍晚,和農試所的林毓雯博士(負責檢測我們土壤有機碳的專家)核對了這批米1公頃產地土壤有機質變化的數據,發現其20-50公分的土壤層增加了0.4%(千分之四)的有機碳。而上層略有流失萬分之1.3,因為今年9月連續2個颱風(海葵、小犬)重創花東,所以流失是正常的,只是下層的竟然有千分之四的增碳,令我十分驚奇!

經計算,這1公頃土地不到一年期間,共增加了18公噸的碳,如果換算成二氧化碳轉換率3.67(CO2分子量44/碳原子量12),相當是66噸的二氧化碳。 其實我上星期四拿到檢測數據就算出來了,但是多得令人難以致信,這相當於132,000度的綠電,1公頃鋪滿了太陽能板的地,所能產生的最多18萬度電。 這還是在兩次颱風後的結果。之前所有的專家都告訴我,1公頃農地能減1噸碳就了不起了。

這1公頃的實驗田,原來是慣行的(長期使用農藥、化肥),是由花蓮玉里鎮長良里里長陳文華提供,這次在2023年二期稻進行實驗,我們沒有用化肥,改用大統生技的四季旺(生物有機肥),由中興大學技轉的枯草桿菌接種的有機肥;原本聽大統生技林振發董事長的介紹,我想試一試,自費買了肥料,1包200元,共150包,3噸,7月14日施放在田間。

為了減少農藥,陳里長建議抗藥性佳的台農81號,果然也沒用農藥,雖然有些風災後的稻熱病,會損失一點,也不太在意。

沒想到9月結穗期,連續2個颱風,我想完蛋了,土壤有機質必然流失,反正死馬當活馬,硬著頭皮11月17日去長良里採土壤樣本,當時就發現該田區的土壤已經比上次採樣時鬆軟,彷彿沒有犁底層。

而當天收割的稻子,竟有10割乾穀(割或刈)是台灣稻農的術語,1割是1千斤(600公斤),10割就是1萬斤,6000公斤,對西部而言10割算是非常低的產量,而對花東地區,特別是二期稻、又歷經兩次大颱風,能有5、6割就不錯了。10割在當地而言,已經是冠軍產量了。陳里長了因此比別人多了5萬多元的收入(1斤乾穀約14.5元),多了4、5千斤。

這樣算下來,陳里長在明年2月碳權認證後,可以有660美元(20796元新台幣)的立即收入。對我而言,原來預計1公頃1噸,300公頃300噸的年度減碳額度,有5分之1以上都在這1公頃完成了。

再換算一下,這1公頃得米3600公斤,減碳66噸,平均1公斤米減了18.33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36.67度電的碳排放量(1度電約排放0.5公斤的二氧化碳)。

不過,這是單一的孤值,尚不具統計意義,我們還要持續下去。

太神奇了,忍不住和大家分享!更希望有志一同的小農一起來參加!也歡迎各界一起見證。

原文出處 方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