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台灣新北市幼兒園「疑遭餵藥」案 為何引發全台家長恐慌

台灣新北市板橋一所知名連鎖私立幼兒園近日發生院童疑遭餵食「管製藥品」案,震撼全台,引發台灣家長恐慌。

據台灣媒體報道,這家位於新北市鬧區的「吉得堡幼兒園」一家加盟店,近日陸續被家長指控園方餵食孩子不明藥物。有家長稱,他們發現孩子近幾個月來,出現自殘、易怒等行為問題,在詢問孩子後得知老師餵食調製的「不明藥水」誘導小童使用。

家長們將孩子送醫檢驗後發現,許多孩子身上被驗出有「苯巴比妥」(Phenobarbita)等管製藥物殘留,並通報處理。該消息在媒體曝光後,引發全台家長恐慌,輿論延燒至今沒有平息跡象。

新北市政府星期一(6月12日)表示,目前至少有八名幼童體內被驗出有微量「苯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在台灣為三級管製藥物成分;同日,再有22名家長對幼兒園與老師提出告訴,並採集送驗了12份毛髮檢體給鑒定機構。​​​​​​該幼兒園也在同日被新北市要求停業,原本園內67名孩子已有25人轉學,剩下42名幼童則在安排安置中。

台灣新北地檢署說,若有家長報案、或者如果涉犯罪嫌疑,就會一併採集幼兒毛髮送驗調查。幼兒園方則否認提供任何管製藥物給幼兒服用的指控。

家長心聲
一名五歲小孩的爸爸邁可(Mike)告訴BBC中文說,今年農曆年放長假回來,該幼兒園的家長都陸續注意到小孩的健康情況出現狀況。他告訴記者說:「陸續有家長 發現,休假時,也就是被停藥期間,出現情緒易怒、暴躁,睡覺時不安穩驚叫,甚至腳抽筋大哭等現象。開始密切關心孩子在校狀況才驚覺有異。」

另一名化名「Q媽」的母親告訴BBC中文稱,三歲的兒子小新進該幼兒園以前是愛上學、無懼大人的孩子,「但進此校後心情明顯抑鬱、暴躁及易動手,生活自理大大退步,原來以為只是該發育階段的正常反應,現在回想對應起來,是有跡可尋的」,她說。

Q媽告訴記者,她後來趕緊將兒子轉學,之後,兒子到新學校二周後,明顯笑容漸增、體力精神也改善好多,「明顯有落差!我跟孩子說,保證已脫離惡校後,孩子終於可以比較不害怕地透露以前老師的暴行——『我以前會害怕到想躲起來』、『老師會用硬文具打別的誰』——餵不明藥物的情境講述也越來越具體。前後一比較,便可知該校帶給孩子身心傷害有多大!為母者,每一次得知都是無比衝擊、心碎!」

邁克則說,家長們在今年5月前就通報,5月18日事件在媒體曝光後,5月22日其他家長開始報案,表明不止一名兒童被餵食,新北市府卻遲遲等到6月5日,才進行第二次擴大搜索其他教師及園長,市政府處理效率令他們十分不滿。

Q媽對上周兩次的新北市市長對家長說明會提出批評,她認為說明會毫無公開透明可言。她告訴BBC,此案已是重大公眾議題,卻僅限監護人參加不開放給媒體和民意代表參與此兩場會議,「甚至有是當日4、5個小時或隔日通知,大家都能有空與會嗎?沒空參加的家長,寫授權書給親友代為出席,也不准。」

她強調,一般行政戶政機關,甚至法院都能讓當事人授權她人參加,「而此說明會竟不行?說明會還需大拉鐵門關上,家長是被審訊的犯人嗎?」

這起兒童健康事件,似乎也在台灣政壇揚起風暴。這是因為身為國民黨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的侯友宜身兼新北市市長,他在去年新北市長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大勝,但現在,面對新北市家長及輿論質疑危機處理緩慢或不透明。此事件會否影響其攻頂大位,是台灣政壇新的關注焦點。

管製藥物為何出現在幼兒園?
根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幼兒園長與工作人員都供稱,是家長同意餵給幼兒感冒藥水。但家長們否認園方說法,他們拿出小孩用藥單表示絕無此事:「有哪個醫生、家長會同意給孩子吃『苯巴比妥』?」家長們說。

不過,台灣秀傳醫院藥劑師洪正憲則向台媒聯合新聞網說,「有些止咳藥和腸胃藥是含有苯巴比妥,也並非列管藥物,認為幼兒可能是被餵食這種成分的藥品;台媒新新聞周刊也說,根據該雜誌調查,目前台灣藥廠製造含苯巴比妥的藥物,共有9款拿到藥證,有6張適應症屬於相對常見的腸胃道疾病,還有小兒氣喘用藥。」

但家長則強調,根據小孩的就醫紀錄,沒有被開立過上述藥物。台北小兒科醫師​​林智葳醫師則在臉書說,含有苯巴比妥的複方藥物,在台灣醫生的門診極為罕見被用來給學齡前的幼兒。他說,「理論上來說,唯一的可能是這些孩子有癲癇病史,且明確的有苯巴比妥的處方箋。」

苯巴比妥是什麼?
台灣長庚醫院臨牀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告訴台灣媒體稱,苯巴比妥是一種藥物成分的大類,其中用於口服藥品的幾乎都屬長效的苯巴比妥。他說,含苯巴比妥藥品多用於治療癲癇與或手術麻醉用,是難取得的管製藥品。

苯巴比妥也有用於複方藥品(含2種或以上有效成份),除了癲癇,也會在治療腸胃道及呼吸道疾病的藥物出現。顏宗海表示,過量服用恐導致嗜睡,甚至抑制呼吸有生命危險,而且兒童施用會有成癮徵狀,突然停止施用時,會有焦躁不安的戒斷症狀。

數十年前,台灣有地下製毒工廠以苯巴比妥製作出相關的毒品「紅中」在地下流通販賣,曾導致嚴重的社會及公共衛生問題,該毒品在後來慢慢消聲匿跡。

原文出處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