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立陶宛商品獲台灣消費者支持,該政府希望農牧與乳製等產品也能進入台灣


根據立陶宛媒體報導,立陶宛農業部宣布,台灣開放立陶宛的食用小麥、大麥、燕麥與豌豆進口。立國穀物加工與貿易商則透露,已有台灣業者表示興趣;雖然有賣到亞洲市場的經驗,不過他們也擔心台灣消費者用不習慣立陶宛的產品;不過業者也強調,若與台灣的合作能加速推動,不僅能降低與中國關係緊張造成的風險,也有望為立國相關業者帶來相當收益。

根據立國穀物加工與貿易商公會主席希馬斯指出,台灣一年進口的小麥量約140萬公噸,其中超過九成都是從美國進口,僅有少部分來自澳洲或加拿大。雖然他樂見台灣市場開放,不過目前只搞定了檢疫證書的部分,其他細節包括買家、需求、港口、船舶尺寸與深度等,都還在喬。希馬斯認為,最快可能也要三個月後才可能完成第一筆交易,甚至拖更久。

希馬斯也透露,立陶宛的公會是直接與台灣的對口單位接洽,台方想了解立陶宛穀物產品的品質,想知道什麼樣的產品符合台灣市場的需求;他最近收到一些公司的回信,表示對其中幾種小麥感到興趣,包括最高級小麥與低蛋白小麥,將協助寄送樣本以及協調出口的相關事宜。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何時第一個貨櫃能出貨,有可能需耗時3到9個月之間。現在大家也好奇,台灣一年能買的量大概有多少。

不過,希馬斯也對出口台灣有些擔憂,雖然政治氣氛融洽,台方也表達善意與展現效率,不過生意終究還是得回到產品能否迎合台灣市場需求;立陶宛糧農雖有信心能提供比美國更優質的產品,不過在台灣大家普遍使用美國產品,食譜、加工、師傅也都是圍繞著美國產品而開發,若換立陶宛的可能會不太適應。此外,他認為與美澳產季之間的競合也會是關鍵。

另一方面,立陶宛糧食局植物檢疫處表示,其他穀物例如黑小麥、黑麥、油菜籽與其他立陶宛生產的豆類,則需要額外的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數據,包括栽培技術、照顧方法、植物檢疫認證階段、害蟲監測等,相關文件協調時間可能會相當耗時。不過,台灣政府願合作並尋求解決方案,應該會快一些。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