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老街著名的「豎崎路」,看來不是台語地名。台語「崎」(kiā)指斜坡,但台語「豎」(sū)是姓。
我剛才私訊請教九份專業導覽羅濟昆,他特別打電話念給我聽,豎崎路的台語要念khiā kiā lōo。他說,在沒有汽車路之前,這條路是從濱海公路往上走的,斜得近乎垂直。
羅濟昆是我老朋友,我當記者大約1992年去九份採訪他,當時九份觀光才剛興起,他因喜歡九份而決定定居九份做文史工作,直到今天。大家如果需要九份導覽,他絕對是最佳人選,沒有之一。
豎立的台語,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用字是「徛」(khiā),日本時代《臺日大辭典》的用字是「企」。
台語「徛」是站立的意思,華語「徛」(ㄐㄧˋ)指石橋(放在水中用來渡水的石頭)。但台語接近古漢語,根據宋代韻書《廣韻》:「徛,立也。」
台語稱罰站為「罰徛」(hua̍t-khiā),立足叫「徛起」(khiā-khí)。企鵝怎麼說?「徛鵝」(khiā-gô)!
鷄籠中元祭以竹竿高掛燈籠招魂普渡的儀式,一向都寫成「豎燈篙」,但正確的用字和發音是「徛燈篙」(khiā-ting-ko)。
如此,豎崎路也應該正名「徛崎路」,尤其「徛」、「崎」二字並列,很有視覺美感。
#左圖:2020年3月初我拍的徛崎路,當時因疫情而很少觀光客,最近應該已恢復人潮了。
#右圖:臉友 羅濟昆在留言欄貼的1987年徛崎路。
原文出處 曹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