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發表公開預測的原因,請看下段
「在看美烏相關評論時,先確認發文者有沒有表示過任何『川普是不可預測』,如果有的話,他的所有說法都該存疑。
畢竟,要預測一個宣稱是無法預測者做的決定,這預測本身就不可預測。」
=====
如果你要對國際情勢發言,一定要先確認現在是戰時或和平狀態,因為和平時期所有的「趨勢」,在戰時通通都不是用。平常外交會有各種手段,無外乎是用非軍事的手段威脅利誘,但只要進入戰爭可能的階段,一切的「造勢」都將無用。
這就是我對近日各種評判美烏局勢者,不抱任何觀感的理由,在戰爭階段用和平時期的模型去套,本就很奇怪。
戰爭階段,所有的局勢預估,你該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攤開戰場的所有軍事資訊,不然絕對會犯下大錯。正義與邪惡在死亡之神前是平等的,只有活下來的人可以見到審判日,不理解「軍事思考優位」在戰爭的意義,此人的評論各位加減參考即可。
第一個要看的是,現在的戰線是處在哪種階段,運動戰還是壕溝戰,顯然俄烏戰線上幾乎都陷入壕溝戰,別說是運動戰打不起來,連要累積夠多砲彈突破幾公里的防線都要花很久時間。
這代表兩件事,一是雙方的兵力都不足夠到可以進行突破,二是雙方的戰爭資源不足以供應突破的火力。
如果你想要改變現狀,除了提供更多的「兵力」連「武器」,沒有其他方式。台灣很多談論即將突破,不管是對俄烏哪一方有莫名信心的,都陷入了我之前講的軍事謠言窘境:「試圖用一款『大殺器』作為對方總崩潰的原因」。跟飛彈一洗地台灣必定全軍潰散等級一個樣,這是地圖砲,統獨藍綠都有這種人,比例並沒有誰比較高。
那好,接下來算交換率,俄羅斯還可以徵兵,烏克蘭現在的儲備兵力,用1:3的損耗來算的話,烏克蘭能否撐到俄羅斯流盡鮮血?做不到,不相信的去查雙方的男性人力資源,有這軍事資料的網站很多。
若是兵力不足以達成,那誰要去填這個洞?所以,兵力不足就得要用武裝來解決。烏克蘭現狀有足夠的人,可以操作西方支援武器,到可以反攻回去?很抱歉,來不及,至少再一年,現在是想俄烏戰爭超過一戰邁向二戰的時長嗎?
第二個要看的是,雙方堅持的戰線,各個部隊的調動情況,以及人力、戰爭物資的補給狀態,這可以觀察的點就很多,但也很難全面,非智庫的個人要做到很難,我們只能從戰線整體去預估。為何要看這個?
因為前線許多地方數次易手,交通狀態等於無,好走的路都有佈雷,你所知的補給道路可能只存在地圖上。當這種交錯縱橫的情況愈趨複雜,就會促使前線部隊開始就地補給,不然哪來的東西吃?如果西方今天的武器補給量不夠,那就得要去跟中央搶了。
加上烏克蘭的民主本來就很脆弱,2008後烏東到烏南對抗俄國入侵,早就民兵遍地,秉宥今天把話攤開來說,就是要告訴只看台灣媒體的人,現狀跟你我想的差很多。烏克蘭朝向軍閥化前進,是因為客觀要素促成,如果你看到軍閥想到的就是電視劇裡的三妻四妾荒淫無道割據稱雄,那該怪電視看太多。
客觀上的要素,在軍事上最清楚,歷史中的大型戰爭,只要前線開始僵持,軍方的話語權就會上升,文官政府權力必然稀釋。戰場越接近國土,屬於本土作戰,就越會這樣,交通的截斷、物資的匱乏、人員的流動困難,加上「軍管」,就是軍閥化的溫床。
第三,交戰雙方是否獲得外部支援,本國的戰爭資源不夠,找尋盟友是合理的選擇。而這個盟友,又分為可以直接參戰、間接參戰、資源提供、僅金錢援助不等。不同等級的介入,就會獲得不同等級的戰場話語權。
打個比方,川普今天私下跟烏克蘭議員說,他打算把所有軍事援助,交給前線指定的三個將軍,其他的都不接受。請問,你覺得烏克蘭政治局勢會怎樣?這就是盟友援助等級夠高會造成的影響,這個手段是客觀上可以執行,願不願意做的差別。
因為前線的僵持需要後方的援助,援助力道不高,講話很大聲的,對戰事沒有幫助。除非你要間接支援,像是二戰期間,站在盟國那邊斷掉對軸心國的貿易,若你們國家從貿易上造成的損害夠大,那對盟友來說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攤開在檯面上的支援盟友,到底可提供怎樣的協助,協助到哪,都是籌碼,可以拿去計算的。像是法軍參戰2萬人,部署到赫爾松方向,那俄軍就得要思考,究竟是真的把法軍當烏軍殺,還是要避開這個方向,以免牽扯更大。
畢竟,如果北約真的派陸軍下場,那整個局面就變了,俄羅斯要思考的是,是否真的要全面槓上,那國內沒有總動員絕對補不上兵員,不跟中國交換更多彈藥資源,完全打不下去,就變成二戰等級的思考。此時的球不會在法國身上,是俄國要不要升高衝突到歐戰,法國要不要打這張牌?端看法國想犧牲多少、獲得什麼。
記得我前幾篇說過的:「不要以為只有邪惡美帝會想流其他人的血」。西歐國家口惠實不惠,坑隊友的案例可不少,之所以會坑,就是因為「外交手段嫻熟」的結果。你會以為只有美國想讓別人去死來換取利益,純粹是媒體造成。
軍事優位思考是在戰爭階段的必備,你不能說好聽話,但沒有提供實質幫助,就要人家在前線打生打死。在戰爭中,提供資金遠遠比不上提供現役武器,鈔票沒法立刻換成裝備。比提供裝備更好的就是派正規軍下場參戰,還會有比人員武器滿血下場的盟友更感人熱淚的嗎。
未來會怎樣,不知道,唯一可以知道的事,軍事的現實會影響戰後格局。而現實的發展,俄羅斯也無力填補烏克蘭的權力真空,這不是輸贏的問題,是俄國耗盡太多資源的結果。
自古以來看上烏克蘭這塊肥肉的周邊國家,豈止是俄羅斯。
那麼,誰要去填補,怎樣去補,能不能提一個說法?曚眼正義女神無法給你方向的。
原文出處 王立第二戰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