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REVIEW

Joel來談日本 : 中國人詭異的盜墓詐騙


綜合韓國媒體的報導,兩名中國籍男子在未持有效簽證的情況下入境韓國濟州島,並且在寺院中竊取供奉的遺骨,隨後向遺骨家屬勒索約三十億韓元的「贖金」。這事件不僅可能牽涉跨國犯罪組織,也凸顯韓國文化財管理與出入境制度的多重漏洞,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根據報導,這兩名中國籍嫌犯利用濟州島的免簽證政策或其他非法管道進入韓國,陸續鎖定寺院中保存的遺骨骨灰罈作為犯罪目標,再向家屬勒索贖金。遺骨在韓國社會具有深厚的宗教與情感意義,盜竊行為立刻引起強烈譴責。初步調查顯示,這些嫌疑人可能與中國境內的犯罪組織勾結,作法與部分人口販賣或文物走私案件相似,具有國際犯罪網絡的典型特徵。濟州島長期以來因遊客眾多而存在非法滯留的問題,如今更凸顯出此區對犯罪分子來說具備潛藏與活動的便利。

事件也引發韓國社會對於韓國出入境政策的質疑,原先對中國遊客實施的短期免簽證優惠,雖然能帶動觀光效益,卻造成不少旅客逾期滯留的亂象。尤其在濟州島,非法停留的中國籍人士數量不斷攀升,部分更捲入組織性犯罪。加上韓國寺院普遍缺乏全天候監控系統,對遺骨骨灰罈的保全措施也不到位,據調查顯示,不少寺院對此類設施並未定期維護檢查,導致犯罪分子能輕易下手。

韓國警方正與中國執法單位合作追緝嫌犯,但跨國司法互助存在諸多行政與法規障礙,包含當地執法人員的配合度及金融追查上的困難,加上犯罪集團使用加密貨幣,更讓資金流向難以調查。遺骨對家屬不只是宗教文物,更是重要的精神依託,盜竊與破壞行為除了造成財產損失,也對家屬情感與人權層面產生嚴重衝擊。

為防範類似事件再度發生,有專家建議應加強寺院保全設施,包括導入智慧感測器與人工智慧監控,增設在遺骨骨灰罈開啟時會自動觸發警報的裝置,同時也應推動建立遺骨的數位典藏機制,減少滅失或竊盜所帶來的永遠性損害。

此外,濟州島免簽證政策及出入境審核程序也應重新審視,現在計劃導入更嚴謹的電子旅行許可制度以篩選高風險旅客,藉由生物辨識技術加強對非法滯留者的即時監控與管理。

資料來源:東亞日報
原文出處 Joel來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