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把兄弟的女兒今年準備上大學,正在選填志願,她的成績落在台大尾巴,政大、師大大部份都有可能唸,面對這種局面,該怎麼辦?
選擇志願時,人有三類,通才、專才與廢才。通才是唸什麼都會很好的頂尖人物,拜把兄弟與他女兒、還有我自己都不是,略過;專才,某些科目特別好,或者是非什麼不唸的,這種人也好辦。絕大部份人包括我當年,屬於第三類,那麼趨勢的考慮就很重要。
台灣的出生人數,1970/1980/1990年出生人數大約在39萬到33萬之間,到2010/2020年剩16萬,2024年13萬,國發會說2030年估11萬。如果去唸師大,等到2030年出來教書,目前還存在的學校大約一半以上要倒閉。除非有個別理由:對教育有熱情、想追的人去唸師大……等,我相信師大是第一個要排除的。
關於科系,同樣考慮人口趨勢,社工的專業目前看起來很難有較大的發展,但是這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市場,到2040年以後,台灣有接近40%的人超過65歲,考慮到目前50歲以上的人持有台灣近80%的財富,在15年後,這群人一定避不開的是養老照顧的花費。
年輕氣盛的時候,你可能常常與人有磨擦,20年前法律系人材需求大增,就是結果。那麼20年後最富有世代年老體衰呢?社工系人才的需求很有可能超過法律人才,這會是可以理解的道理。
未來的世界,AI大量取代目前的人工已經是市場共識,美聯社與路透社每天一堆稿件是AI生成的,需要僱用的記者大概比上個世紀少三分之二以上;如果馬斯克以區塊鏈追蹤所有支出項目的作法被全面推廣,未來查帳與會計的職位需求會不會大幅下降?生怪病的人,如果善用AI,目前已經有病人跳過醫生直接把自己治好的例子。簡單說,你唸任何一個科系都很難保證你畢業後一定能找到工作,新時代來了。
上大學另外一個重點是認識與見識同學。如果你唸比較奇葩的學校,還可能因緣際會,在多年後,你會發現自己處在歴史現場。那年,我閒著閒著,跑去看學生代表大會新學期開會,當時,剛剛當選新任學生會長的黃姓法律系學弟,被工學院土木系王姓學生代表嚴厲質詢,法律系黃姓學弟居然當場嚇哭,跟日後的咆嘯形象完全搭不上……結果多年後,這個場景還能上新聞。
這個經驗很廢,但是能夠唸到較好的學校,會讓你能在年輕時就能見過天地與眾生,在未來的人生發展會相對淡然,也會更能夠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以及不該做什麼。
就是廢話幾句,希望對拜把兄弟的女兒有幫助。
圖:AI時代來了。
原文出處 印和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