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談戰爭要不要打下去的時候,似乎並不考慮打下去會導致甚麼?就假設談判破裂,打下去的話,首先一定不可能發生的是烏克蘭打回東部及克里米亞,明顯他們並沒有這樣的實力。也不是給些錢或者武器就可以改變的。
打下去的話,烏克蘭最好的情況,就是維持目前的形勢,然後不斷的消耗更多的人力與生命,較差的情況就是因為國力枯歇而失去更多領土。兩個情況對烏克蘭都是不利的。
要支援下去,只給錢已不可行,一定要派軍隊。歐盟與美國基本上完全沒有理由要這樣做,就算真的派兵,也不見得能奪回克里米亞,更不要說奪回克里米亞對烏克蘭以外的人而言有甚麼意義?歐洲人需要的不是克里米亞,而是俄羅斯的能源。
幫助烏克蘭完成他們的國族願望毫無意義。戰爭所導致的通漲,卻威脅著整個歐美世界,因為這導致了政治與財政的壓力。然後大家在談烏克蘭戰爭和談時,卻直接無視了通漲?
說白的,你要戰爭打下去,你就得忍受物價與電費越來越高,也能夠繼續支持維持干涉主義高國防預算的鷹派政府。你去問問歐洲人肯不肯?大家想要享受減碳排放,環保,社會福利,高補貼,低物價時,然後又因為通漲不受控制而大罵政府?真正戰爭的時候誰跟你鬼扯蛋甚麼性別友善多元文化環境保護。
那就是戰爭的代價,如果大家認為該非戰下去不可,歐美應該大力增援,維護烏克蘭神聖的主權邊界,那麼大家該做的是告訴那些歐洲人,物價高你們就吞下去,不要抱怨了。
如果物價高你就要政府滾下臺,那政府又清楚戰爭是導致物價高的原因時,那政府一定是不惜一切的帶來和平的。那到頭來還是歐洲人民自己選擇的不是嗎?或者稍為看看西方的 youtuber 講自己連麥當勞都開始變得奢侈的時候,卻期望這樣的國民願意支持徵兵去打一場歐陸大戰。
以前美軍打一戰,二戰,韓戰,越戰,可是全都要自己動員徵兵制去打的。美軍就是美國被強徵的年輕人,大家都大談為何要向侵略者讓步?為何那麼怕事?那就問自己,想不想被徵兵上戰場,你問歐洲人們想不想?他們不想,所以都寧可追求屈辱的和平。
你打下去是有代價的,而一點代價都不願付的人,又怎可能打下去,真正讓戰爭打不下去的,是民主國家的國民們表現出來的自私軟弱一毛不拔。
原文出處 Lap Cheng